医我看|深耕“健康丝路”!中山五院持续深化对南疆地区医疗帮扶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健康丝路推动下,医疗合作正成为连接区域民心的医看院持医疗重要纽带。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五院”)以技术输出、深耕资源下沉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中山持续深化对南疆地区的续深医疗帮扶,并积极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化对合作,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南疆守护人民健康注入持续动力。地区

科技赋能医疗:
远程手术破解边疆看病难题
针对南疆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健康丝路群众看病远的医看院持医疗问题,中山五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突破口,深耕积极引入5G远程手术和国产机器人系统,中山让边疆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续深
2024年7月,化对一场跨越五千多公里的5G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成功完成。中山五院专家在广东远程操控国产手术机器人,为当地一名维吾尔族患者实施高难度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手术由中山五院院长林天歆教授主刀,用时仅一小时多,出血不足10毫升,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这一“广东技术+本地团队”模式,为提升边疆医疗能力提供了新路径。
在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中,中山五院作为重要支援单位,深度参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派出多批专家驻点喀地一院,院长林天歆教授、副院长肖非教授曾先后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赴喀地一院担任院长及党委副书记,他们带领援疆团队将百余项新技术引入当地,创新多学科诊疗模式,显著提升了当地医疗能力。202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援疆医疗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深耕援疆“组合拳”:
从学科建设到人才扎根
中山五院在援疆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组建专科联盟和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助力喀地一院建设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2023年7月,两院签署跨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帮扶机制常态化、制度化。
2023年8月,中山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在喀什揭牌。中山五院作为支撑单位,凭借在全科医生培训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当地提供师资、教学场地及线上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科医生。
通过“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方式,中山五院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本土医疗骨干,一批本地优秀医师迅速成长,已成为相关专业的带头人,部分骨干还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项目。
此外,医院还依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一带一路”(喀什)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南疆腹腔镜微创技术培训中心等平台,累计为疆内外培养泌尿外科专业人才数百名,为增强南疆地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融入“一带一路”:
从医疗合作到民心相通
以南疆为支点,中山五院进一步将医疗合作延伸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025年8月,中山五院与喀地一院联合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医疗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约定在国际医学、远程诊疗、传染病防控、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应用及医学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前,中山五院专家已赴塔吉克斯坦推进泌尿微创技术培训中心筹备,开展学术与手术指导。南疆腹腔镜微创技术培训中心也已多次举办国际学习班,培养来自中亚地区的医师。未来,医院还计划设立“一带一路”5G远程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为区域医疗人才提供实训平台。
2024年1月,中山五院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胸外科医师高级培训班暨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规范化诊疗珠海站宣讲,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国医师参加。医院还通过多边平台开展全科医生国际培训与教材开发,拓展对外医学教育合作。
从南疆走向中亚,从技术支援到系统化共建,中山五院通过扎实的援疆实践和切实的国际合作,展现了“一带一路”医疗合作的丰富内涵。今后,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多层次协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