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打好监督“组合拳”,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过去各部门轮番上门检查,组合拳企业疲于应对,梅州如今多部门联合上门,打好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检查,监督我们企业轻松多了,护航环境也更能专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营商优化”谈及今年涉企检查的持续变化,大埔县一家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组合拳这一变化的梅州背后,是打好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监督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环境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营商优化大力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持续“中梗阻”问题,以有力举措营造风清气正营商环境的组合拳生动实践。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为精准掌握企业的急难愁盼,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传统“信、访、网、电”基础上,专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增设“损害营商环境举报”模块,实现问题一键直达、一键受理。
在畅通监督渠道的同时,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健全与巡察、审计、公安等职能部门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用足用好专项巡察、信访举报排查、以案挖案深查、数据比对筛查等措施,多管齐下排查起底问题线索,对涉企举报优先处置、快查快办。
聚焦监督重点,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营商环境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嵌入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察等工作,联合职能部门着力消除损害营商环境的“中梗阻”,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问题开展监督,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企业办事的“堵点”就是监督聚焦的“靶心”。针对企业反映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改革工作落实列入全年重点任务,并将其纳入营商环境整治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专项巡察,发现问题45个,督促立行立改事项5个,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如今,改革效能正持续显现,部门服务提速增效,“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的改革目标正在落地。
面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涉企执法顽疾,梅州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涉企执法专项监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行动中,督促市司法局全面排查涉企执法问题,对全市执法案件开展自查自纠,并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文件,推出“一业一查”“综合查一次”监管工作机制。成效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全市入企检查同比下降36.18%,显著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同时,监督推动全市建立15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及时收集发现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亮码入企”试点工作,深化应用“梅州粤执法”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规范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全流程。
为进一步清除企业发展“绊脚石”,梅州市纪委监委还于去年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拖欠企业账款多、限制竞争条款多”(“三乱两多”)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111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13人,党纪政务处分133人,推动整改问题260个,督促建立和完善一批制度。例如,监督推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共清偿拖欠企业欠款合计4000多万元;督促市民政局印发专项通知,组织全市168个行业协会完成自查自纠,主动降低或减免会费158万元。
聚焦关键岗位、重要领域,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查处。据统计,2024年至今,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152件,处理处分31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4人,诫勉32人,批评教育123人,通报曝光16起,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梅州市印发的《关于全面从严处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意见》,对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漠视企业诉求、增加企业负担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严肃查处,清除发展‘绊脚石’,为梅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梅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梅州日报记者:吴海清
通讯员:市纪宣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