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完成一场“文明对话”,南国书香节做对了什么?
如何办一场有温度、文明对话有情怀的天完“国际范儿”书展?
2025南国书香节交出了全新的答案——
8月19日,2025南国书香节落下帷幕。成场5天时间,南国275万人次走进全省主分会场,书香2000余场国际国内活动火热举行,文明对话为读者奉上了一场集国际化、天完科技化、成场年轻化于一体的南国书香盛宴。

32年,成场这个植根于岭南沃土的南国阅读品牌,也从区域性书展成长为辐射全国、书香链接世界的文化名片。
2025南国书香节全面开启国际化书展的“进阶”之路,呈现了哪些新的办展格局?带给我们怎样的深层次启示?
议题国际化
他们说,要相信爱与勇气
当一众海内外名家聚集南国书香节,记者留意到,今年的书香节,中外名家关注的议题日趋国际化,他们将目光投向爱、情感等人类共通的永恒命题。
连日来的活动中,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分享会可谓备受瞩目。这位一代人的青春启蒙导师,在《怦然心动》出版二十余年后,依然相信“拥有一段长久的爱情是美好的事情”。
分享会上,她多次提及“视角”一词,“《怦然心动》的英文书名为Flipped,而在英文里flipped有‘神魂颠倒’之意,也意味着‘转换视角’。”在文德琳的描述中,不同的视角不仅如书中描述般,要厘清所爱之人的本质,更体现在她此次的广州行中。
来到广州后,她看到苍翠的树木、满满烟火气的老城区,突然萌生了“世界其实很小”的感觉,这些场景让她联想到《怦然心动》中朱莉爬上的那棵大榕树和她的生活环境,“中美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相似性。我们虽然跨越地域,但有着共通的情感共鸣。”

同样提到爱的还有新加坡诗人周德成,与文德琳不同,他将对爱的描述置于如今的AI时代中,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愿意让AI帮你谈恋爱吗?”而他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倘若人类过度依赖AI,人类独有的生命体验将被概率生成的‘辞藻积木’取代。”
如今的我们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而AI技术对个体价值的冲击与重塑是大热的话题。
当原本的价值结构正在“洗牌”,一众名家对爱、AI、情感的探讨或许正在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从文学中找到更多人生的“精神药方”,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在“快餐式”短视频浪潮席卷的当下,让文学和书籍重新回归最本质的价值将显得尤为珍贵。
此外,对年轻一代的关注也成为本届书香节的一大亮点,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格非都对此展开探讨。
梁晓声在分享会上特别提到了广东出品的舞剧《咏春》,他说,在这部舞剧里,身形挺拔的青年将舞蹈元素和武术元素结合在一起,“你看,我们的年轻人把笛子吹到了国际舞台上,把二胡、马头琴统统拉到了国际舞台上,让国内外观众目瞪口呆,眼前一亮。”
梁晓声还观察到,如今不少青年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对在场许多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鼓励之余,也有对青年一代的引导。格非在南国书香节上提到,青年作家需要重视文学作品的先锋性,在任何时代,它都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且需要继承的特质,“只有增加写作的勇气、主动变革文学的叙事方式、创造新的文体形式,才能在文学创作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他还建议青年作家不要总想着一夜成名,要适当降低对自己作品的期待,“但也不必悲观,只要好好写下去,写出好的作品来,一定会被看见的”。
而这一寄语背后,有一个活灵活现的案例。因漓江文学奖获奖发言走红的刘楚昕亮相今年南国书香节。分享活动上,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犀利地问他:“你是否有创作一部伟大作品的野心?”
刘楚昕坦然地回答:“有,我有这个要求。”在《泥潭》发表前,刘楚昕也曾一度默默无闻,而在那段时光里,他埋头打磨《泥潭》,谢有顺回忆称:“他对文字的要求很高,《泥潭》的五十多万字删改至十几万字。”
而这一案例也启示我们,年轻人无论身处何种行业,都不要放弃对所爱事物的执着追求和野心,请坚信,你也许不会一夜成名,但你不会永远籍籍无名。
平台国际化
他们说,警惕AI也要拥抱AI
今年的南国书香节,还是一个中外名家学者思想交锋与对话的平台。
开幕当天,一场名为“智取未来:科技重塑世界出版新生态”的重磅论坛拉开序幕。全球出版行业领袖与中国出版人聚首,共同探讨AI与出版融合等前沿议题。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出版商已经开始积极拥抱AI,将其用于营销、设计、翻译、校对、编辑、发行、有声读物等领域。”国际出版商协会秘书长何塞·博尔吉诺(JoséBorghino)表示,出版商要正视挑战,首先要从“创造力”这一核心出发。在人工智能技术向国际出版界发出挑战的背景下,出版商应团结一致,为出版图书以及人类创造力的价值获取认可而共同努力。

在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纪臣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必将改变传统出版从业者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生产观念,出版业为公众选择内容、编辑内容、传播内容的使命更加艰巨。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出版业必须走向全新的赛道。
推出《自然》杂志等全球知名学术品牌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其全球图书总裁汤恩平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出版业带来的变化。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将一些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交给AI,从而使研究人员更聚焦于创作和思考。如今,知识分享更加便捷,很多开放获取的出版资源,通过AI的加持能够更加高效且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来触达读者。“不过,当前AI的监管没有完全到位,需要全球协同、建立共识,探讨国际上如何构建出版业相关的AI标准。”
博洛尼亚童书展成人书展客座总监、伦敦书展原主席杰克斯·托马斯(JacksThomas)则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长远的变革,但可能会模糊人类与机器创造力之间的界限。未来人工智能负责结构起草,而人类则负责注入深度、声音和情感的共鸣的混合创作可能会成为常态。“出版业一直都在适应新技术,而那些拥有人工智能协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出版机构,还是作者,都能够为引领行业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漫步越南馆主宾国馆,“中国文学在越南”展览不仅展示了近十年被译介到越南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文学进入越南的历史源流,如何持续影响着越南的文学界乃至整个越南社会。
作为20多年前将莫言作品引进越南的“第一人”,该展策展人、越南翻译家阮丽芝告诉记者,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南国书香节则像是一座联结中外的桥梁。她尤其希望通过南国书香节,介绍更多的越南优秀文学作品到中国,“这样能够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是一个文明对话的过程。”
而在东南亚馆,二十四节令鼓体验馆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之一、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陈再藩介绍,二十四节令鼓与广东非遗的狮鼓同宗同源。“这次书香节是难得契机,不仅让节令鼓‘回家了’,也让更多人认识这种文化。”
马来西亚策展人、媒体人庄家源则曾创办马来西亚发行量最高的中文刊物《城视报》,他为本届南国书香节策划了“100本书里的马来西亚”展览。“读者可以沿着这一百部作品的路线图,饱览文学、历史与地方的多重风景,看到华文世界里的新的叙述方式,从而更了解马来西亚。”庄家源说。
策展国际化
他们说,最前沿的书都“搬”来了
如何打造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景,唤起读者在书展的“消费冲动”,是南国书香节的又一特点。
“不论是展陈方式还是商品本身,每个展馆都让人眼前一亮。”第一次来到南国书香节现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江澄有感而发,独特的岭南文化与多元融合的国际化气氛相得益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届南国书香节专程推出了“环游BOOK界”集章环节。读者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像孩童般愉快地加入到这场游戏中,如探宝般寻找一个个打卡点。读者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届南国书香节拥有了更多的玩法,“秒变”成人们流连忘返的大型游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馆内,一整面墙贴满了经典香港影视的海报,从《花样年华》到《鹿鼎记》,再到《一代宗师》,读者们纷纷与喜爱的海报合影留念,沉浸在光影璀璨的记忆里。在另一侧,音响装置轮番播放着陈奕迅、TWINS等歌手的歌曲,不少“80后”“90后”粉丝驻足欣赏。
欧美馆内,《哈利·波特》真人等高角色立牌旁围满了拍照的年轻人。如织的人流也进一步带动了附近展台《哈利·波特》的销量,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非常自豪能将英文版图书引入中国市场。
多年来,《哈利·波特》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老读者在不断探索魔法世界的更多可能,新一代读者也在首次接触中感受到魔法的魅力。“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南国书香节,也期待能在此次盛会与优秀的书商、代理人及读者建立联系。”

南国书香节,正通过构建丰富多元的文化消费场景,让阅读从传统空间走向生活的各个维度,更加从容不迫,深入人心。
在越南馆主宾国馆,售卖越南法棍和滴漏咖啡的摊位人山人海。广东越粤商旅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氏清鸾告诉记者,越南馆人气太旺了。“我们第一天只准备了30份法棍,一下子就卖完了。后来我们准备了500份,没想到也很快就卖完了。广东读者的消费热情让我们很感动。”
范氏清鸾补充道,这几日,她一有空就游走在不同的展馆里,为孩子购买了不少中文、外文绘本。这些图书有不少来自国际出版展区。据了解,这个展区展示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成果,近2万种进口原版图书集中亮相。“我们会尽可能把各大国际出版社最前沿的书‘搬’来书香节现场。去年我们展示了1.2万种进口图书,今年展示的种类提升到2万种。”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建元说。
记者发现,除了大多数图书直接打六折,不少进口图书的价格都比线上平台实惠,唐建元直言,这是南国书香节读者的专属“惊喜”,“我们的原则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甚至向线下倾斜,这次带来的书能够为线下的读者让渡更多的福利,希望大家多到线下翻翻书,感受书籍的温度,重拾阅读的乐趣。”他说。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宝贤则告诉记者,接下来,南国书香节将继续聚焦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对话。“我们要通过提升海内外精品出版物的引进规模、‘首发首展’数量,邀请更多国际知名作家、出版人举办文化活动,向世界输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